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由北大“进德会”的戒条所想到的

0
回复
72
查看
[复制链接]

90

主题

0

回帖

270

积分

中级会员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70
来源: 3 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奉读唐宝林先生《陈独秀全传》,载言:“1918年1月19日,陈独秀加入蔡元培发起组织的“进德会”。该会入会标准是,甲种会员:不嫖、不赌、不娶妾;乙种会员:再加二戒,不做官吏、不做议员;丙种会员:前五戒外,再加三戒,不吸烟、不饮酒、不食肉。6月,进德会选举评议员,蔡元培212票,陈独秀152票,章士钊111票,王宠惠81票,沈尹默、刘师培31票当选。”
进德会是蔡元培发起的以增进德行为目的的知识分子团体。蔡元培看到当时政、学各界“私德不修,祸及社会”,而力图通过增进人们的德行以改变社会风气,于1918年1月,在其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发起进德会,《北京大学日刊》上发表了进德会宣言。同年5月末,进德会正式成立。北京大学各科学长、著名教授以及一些主要行政人员大都入会,教员、学生也纷纷响应入会。

我所知道的蔡元培先生聘任的北大教授有胡适、陈独秀、李大钊、鲁迅、辜鸿铭、刘师培、梁漱溟、刘半农、周作人、钱玄同、黄侃、刘文典等等。

我所知道的当时北大“新潮社”的学生有傅斯年、罗家伦、顾颉刚、何思源、俞平伯、郭绍虞、孙伏园、张申甫、叶圣陶、冯友兰、朱自清等等。

对比“进德会”的戒条与皆是一时之选的师生的道德文章,确是不成比例的反差强烈。

于是,深有感焉。

马克思说:“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。”人之自律对道德养成具有重要作用。提升道德修为的过程就是人们在道德品质、道德意识等方面进行自我改造、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没有高度的自省意识和自律精神,没有严于解剖自己的决心和勇气,是不可能实现道德人格的升华的。孔子强调“为仁由己”,认为一个人能否从善立德、成贤成圣,关键在于他自己的选择和努力。高尚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反复的斗争过程,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炼和坚持不懈的修行,才能达至理想的道德境界。

康德说过:“有两样东西,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,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又新、有加无已的敬仰和敬畏: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。”一个心存敬畏、具有理性自觉的主体,才能摆脱外在的诱惑,不断锤炼个人的意志力、坚忍力、自制力,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,在自我抉择中严于律己,在自省自查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。北大先贤们的道德自律,足可为我们后辈敬仰。

道德是可以分层次的。每个社会里都有一些人有着很高的道德追求,如中国古代儒家的一些人以道德高尚、品格完美、成为圣贤作为他们人生的最高乃至唯一的精神追求。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平等化,大家的价值追求也可以多样化了。比如许多人没有很高的道德追求,不想做圣人,但也不去害人,只求一生本本分分赚钱,平平安安度日,这也是无可非议的。但只要你是一个社会的成员,你就必须履行某些义务。不管你是什么信仰、追求什么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,也不管你多有权、多有钱或多有名,有一些基本的东西你是不能丢的,某种做人的底线你是不能退的。

同时,道德只有进入到现实生活中,只有现实地转化成我们的行为、德性、人格和生活,才能实现它本来意义。道德既是“由外而内”的将外在的行为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德性,又是“由内而外”将内在的道德德性外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。我们在强调道德意义的同时,也要强调道德应当是平等和适度的。也就是说,我们所要建设的道德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,不是要所有人都成为圣人的道德,不是要求人们追求尽善尽美的道德,而是每个人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都应该履行的义务。这种道德主要用来防止坏的行为,而不是用来塑造优美高尚的人格。比如,“进德会”的戒条就是这样。

道德评价简单易学,人们几乎不用付出金钱与时间成本就能够进行,正如此因,几乎人人都拥有成为口头道德卫士的能力。在当下的网络上,许多网民只看新闻标题便跟帖评论,对事实真相并没有多少兴趣,并以此来发泄个人道德上的好恶,这种道德评价的偏好和过剩现象其实是一种道德泛化。相较于“进德会”审慎的评议员制,这种道德评价的泛化实可为戒。




免责声明: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私信采编【站内信或邮件cb@lecity.xyz】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商业洽谈 文章投递 寻求报道
客服热线: 400-113-0968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