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除了“断袖之癖”,汉哀帝刘欣其实很能干

0
回复
113
查看
[复制链接]

115

主题

42

回帖

405

积分

中级会员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405
来源: 2024-6-18 03:09:46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古时,有个少被过继给了富豪大伯。不久就继承了大伯的家业,权势在握。一段时间后,少年决定要认回亲生父母,引来一片质疑。
这少年就是刘欣,他祖父是汉元帝刘奭,父亲是定陶王刘康。
汉哀帝刘欣(前25年—前1年),只活了短短的25岁,后人对他却看法不一,有褒有贬。
前23年,刘康病逝,两岁的刘欣成为定陶王;前8年,汉成帝刘骜立刘欣为太子;前7年5月3日,19岁的刘欣称帝,即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哀帝。
按道理,刘欣继承了大汉江山,应该奉汉成帝刘骜为父。
但汉哀帝继位后,就打着“以孝治天下”的旗号,追封刘康为“恭皇帝”,给自己的祖母傅太后、母亲丁太后也上了尊号,住进皇宫,加上王政君和赵飞燕,皇宫中竟有4位太后。
刘欣难道如此的“拎不清”吗?其实不是,他的目的是为了打击王氏外戚。
原来,早在刘欣还是定陶王时,就看清了西汉的局势,王氏外戚专权,对皇权造成极大威胁,是他最大的障碍,是以一继位就开始出手整治,扶持丁氏和傅氏与王氏打擂台。“封拜丁、傅,夺王氏权”。
在一次宫宴上,因为席位问题,傅太后与王莽发生了激烈争论,汉哀帝以王莽对太后不敬为由,罢免了王莽大司马的职务。
之后,汉哀帝又罢免了一些王氏外戚成员,“根及况父商所荐举为官者,皆罢”,就是说,凡是王家推荐的官员,一律免职。
而后,刘欣选择拔擢王氏家族权势,以此抑夺外戚傅氏、丁氏集团势力,避免两家做大。
可以说,刘欣在打压外戚方面,是挺有手腕的。
在施政方面,刘欣也针对当时的问题,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措施。
当时西汉很混乱,由于外戚专权,过度掠夺,激起百姓反抗,京城和城郊发生暴动,陇西、北地、西河等地也爆发农民起义,造成了很严重的社会危机。
扫平皇权的障碍后,汉哀帝任命师丹为大司马,针对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,进行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,即限田限奴,限制贵族豪门的田宅和奴婢数量。
可是,此举触及到外戚权贵的利益,遭到了强烈反对,最终改革未能完成。
刘欣优待大臣,对那些奉公守法、政绩斐然的,能够破格提拔,贪赃枉法的权贵则予以严惩。(司马光评价:“哀帝初立,躬行俭约,省减诸用,政事由己出,朝廷翕然望至治焉”。)
前1年五月,刘欣恢复三公体制,试图改革司直、司隶,增设司寇,但因日益病重,未能施行。
刘欣在位期间,个人生活节俭,反对奢侈的生活方式,体现出儒家倡导的美德。
前7年6月,刘欣认为乐府中的郑乐都是不正经的歌,便下令约束乐府,裁了大半乐工,大大削减了开支。
以上这些,是刘欣作为一名帝王的积极的一面。
接下来,就是刘欣执政期间的败笔~董贤,也是他因此被人骂为昏君的原因。
刘欣即位三年后,爱上了董贤,两人出双入对,同吃同眠,出手就赏赐上亿钱。
董贤对刘欣曲意逢迎,休假也不回家,刘欣“善解人意”,将董贤的妻子也接入宫中,还纳了董贤的妹妹,封为昭仪。
某天早上,刘欣要起床,可衣袖被董贤压住,刘欣不舍得吵醒他,于是将衣袖割断。刘欣怎么也想不到,此举竟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成语典故“断袖之癖”。
刘欣还一再给董贤升职,最后封了候,董贤的父亲和弟弟也封了官。
董氏一族迅速崛起,成为新贵,董家所得的宠爱,超越了刘欣的母亲丁姬、祖母傅太后两家。
这还不够,一次宫宴上,刘欣竟然要将皇位禅让给董贤,遭到大臣坚决反对后,赐董贤2000倾,是限田令30倾的70倍,使限田令彻底沦为一纸空文。
前1年8月15日,刘欣去世,时年二十五岁。谥号孝哀皇帝,葬于义陵。
看得出来,刘欣即位之初是个有智慧有理想的君王,可惜,前辈留下的是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,汉哀帝能力有限,新政和改革也无法力挽狂澜。
汉哀帝因此陷入绝望之中,从此全面放纵沉湎酒色,荒废朝政,昏庸度日。
而养男宠这件事,其实在西汉上层社会非常流行,从汉高祖开始,包括汉文帝、汉武帝都有男宠。
汉哀帝病死后,外戚王氏死灰复燃,西汉走上了灭亡之路。


免责声明: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私信采编【站内信或邮件cb@lecity.xyz】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商业洽谈 文章投递 寻求报道
客服热线: 400-113-0968
关注微信